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二百一十六章 再探拙木

洪一曾经说过,拜火教有一条很古怪的教义:每个分坛能设立的出入通道不能过“三”,过“三”则不吉。他不愧为洪家第三代“暗网”之主,情报之精准,绝对到了“可怕”的地步。不论是郭旭扬等人捣毁的、该教在唐王府的暗藏之地,还是后来依艾则孜的供词,拔除的其它番王领域下的巢穴,出入口的数量,均不超过三个。如今,这“吐谷浑分坛”,亦不例外。

吐谷浑分坛的入口共有两处,分别派四人把守。为避免打草惊蛇,郭旭扬暗中观察片刻后,弃掉需开合山门的正式通道不取,选择了另一条水路。

南璃掌使将这个分坛的情形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郭旭扬。“岮尔穆峰”隐于荒僻的崇山峻岭间,其西、北、东三面,有一条河流顺山脚流淌而过。七月非冰雪冬季,位于山底低处的水域,不会凝结为冰河。河底某处有一圆形的窄小洞穴,若下潜入河,游过此洞,则可到达分坛的议事堂附近,乃是一条应急救险的通道。

因河道狭长且洞穴隐蔽,除非熟悉通路的教内之人,外人绝不可能发现这样一处入口。是以,河岸上巡逻的四名教徒,常常偷懒。他们白天摸鱼、夜晚打盹,在“每日看门”的无趣生活中,想尽办法地寻找乐趣。毕竟,连本教中人进进出出,走的都是石门,除了他们四个被安排来守河道的“倒霉鬼”之外,分坛内不少教众,甚至都忘了还有这么一条路。在他们看来,守与不守,已无甚区别。

郭旭扬避开巡逻者的耳目,在一个土石堆中换上水靠,掩埋夜行的黑布衫。他从远处潜下河底,闭气摸索着东西南北的方位,找到洞穴。过洞之后,他将脑袋悄悄地探出水面,果然看到右方有一间石室,门头刻着“议事堂”三个字。

这三个字除了使用汉字的楷体字形刻写之外,下面还弯弯曲曲地刻了些什么。郭旭扬估摸着或许是吐谷浑国的文字,又或者是西域某个民族的字体。他心中了然:越向西行,中原文化将越来越少。他必须做好这个准备。

吐谷浑这座分坛与唐王府那处,无论是规模还是驻守的人数,都无法相比。唐王府的地下分坛,暗藏“水淹长安城”之毒计,占据城下大片土地,包括分坛主艾则孜在内,共计两百七十九人。而岮尔穆峰被挖空的山穴,却远不及长安贼窝的十之其一,连同守门的八人在内,总共只有三十六人。此刻尚在深夜,半数教众已卧床而眠,只留十人在各石室之间懒散地巡守。

郭旭扬在潮湿的水洞边站立少许,他身着水靠,方便潜游乃是原因之一,更重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